2025年7月,龙凤区法院受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件。申请人李某与被执行人张某之间的3万元借款纠纷,经判决生效后,张某迟迟未履行还款义务,并采取更换住址、注销手机号、转移车辆等方式规避执行。面对这一情况,龙凤区法院通过与多部门协作,最终促使张某主动履行义务,案件在47天内顺利执结。
执行过程中,龙凤区法院积极协调电信、银行等部门,精准锁定张某的新联系方式及资金流向。经查,张某确有转移财产的行为,但李某与张某实为多年好友,却因3万元借款导致两人互不来往,恶语相加,执行法官考虑到维系两人多年感情,遂多次与张某进行沟通,释明拒不履行还款义务的后果,给予其主动履行的机会。然而,张某仍以"无力偿还"为由推脱。8月11日,龙凤区法院依法传唤张某接受财产调查,并当庭出示相关证据,督促其正视法律义务。
在法律的威慑下,张某最终认识到逃避执行的严重后果,拒不执行可能会被采取拘留措施,当晚立即联系家属筹措资金。次日,其亲属代为全额缴纳3万元执行款。鉴于张某已履行全部义务,龙凤区法院依法解除了相关执行措施。本案中,龙凤区法院既通过联动机制提升了执行效率,又给予被执行人合理的履行空间,体现了执行工作的刚柔并济。
龙凤区法院近年来不断完善执行联动机制,通过数据共享提升财产查控效率,同时注重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。该案的成功执结,既维护了司法权威,也为类似案件提供了参考。法院提醒,诚信履行法律义务是每个公民的责任,逃避执行不仅面临信用惩戒,还可能承担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对于主动履行的当事人,法院将依法提供信用修复渠道,助力社会诚信体系建设。